中文版ENGLISH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与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

  2018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四川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公共管理一流学科建设平台联合举办的“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与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以及《新华文摘》、《政治学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行政论坛》、《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与治理创新”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四川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学科群公共管理一流学科建设平台的相关专家及公共管理学院200余名师生一同与会。

会议现场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第一批领军人才、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浦劬教授在开幕式致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一流学科建设平台责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做总结发言。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一流学科建设平台责任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李言荣院士代表四川大学,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治理创新不仅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且在大学治理中同样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是“双一流”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大学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他强调,当前,川大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办最好的医科,办一流的文科、理科和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把“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学科群作为重点建设的12个一流学科(群)之一,积极整合资源、发挥学校相关学科在地方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优势,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战略分析、发展评估、决策建议。李校长表示,川大和北大联合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就是希望通过搭建高层次对话平台,共同交流分享前沿学术思想和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献智尽力。相信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川大“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学科群以及相关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川大办“一流的文科”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第一批领军人才、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浦劬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浦劬教授代表论坛共同主办方向出席学术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为此次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努力的四川大学重点建设一流学科群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表示感谢。在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的基本概况后,他表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此次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双边合作、多边参与的会议形式,围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深入交流,有助于创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共同为进一步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贡献智慧。

第一场学术讨论

  随后,研讨会围绕“全面转变政府职能与治理创新”展开三场热烈深入的学术讨论。第一场学术讨论由王浦劬教授主持。专家们就社会治理与社区发展、国家建构的现代化理解、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治理等问题先后发言。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教授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公共服务评估的重要性,并以现有平台基础和数据分析展示了社区发展指数的构建、社区发展体系评估、社区治理水平评估等成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提出,政治学的话语体系从民主话语转向治理话语,并从多元普遍主义和历史结构主义两个维度阐释了国家建构。他同时介绍了历史上西方与中方在国家建构方面不同的发展原因及发展脉系,认为怎样理解政党和国家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佟德志教授将大数据方法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对1978-2018年四十年中国省级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状况、职能变迁、职能分类、理论反思做了分享,认为省级政府职能的转变状况总体上体现出积极有为的表现,并具有区域性特征,政府职能的区域化分工明显加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创新治理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机制变迁进行了概述,认为创新治理应从多元创新主体的开放创新网络、实验主义创新治理的政策制定路径、政府创新治理的作用机制过程进行改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政治学研究》副主编王炳权教授对本场研讨会进行了评议,认为从十九大以来国家治理创新有一个新的转向,政治学者永远与改革路径相依相偎,四位专家的发言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

第二场学术讨论

  第二场学术讨论由新华文摘杂志社高级编辑胡元梓教授主持。专家们就“以人民为中心”、廓清政府谱系、责任政府建设、中国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工具等议题先后发言。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院长高建教授认为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进治理创新的前提,就要从法治、公开和深化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三方面入手。要优化监督官员的制度,就要经过中央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在基层有计划地进行试点进而有序地推进治理创新工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教授任剑涛教授认为在政治学界和公共管理学界,对“政府”的概念存在没有廓清政治结构性权力的边界,没有清晰规定政府的结构,没有将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分开的三个认识误区。应厘清政府结构边界、政府规模边界、政府职能边界。只有划分清这三个“边界”,才能更清晰地讨论如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议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认为在全面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要以责任政府建设为主要推动力,要建设责任政府,就要做到以能定责、因责赋权;以人民为中心;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纳入到问责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责任分工。北京市政治学与行政学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赵新峰教授以1973—2016年的148个政策文本为研究资料,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发现中国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工具选择,面临对管制型政策工具的依赖、协同作用不充分、决策者偏好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出要从强化协同治理、优化政策工具和强化部门合作等方面来解决以上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文科版)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敬尧教授对本场研讨会进行了评议,认为四位专家学者都是对现实状况的期待,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学者,身上仍然肩负沉重的使命。

第三场学术讨论

  第三场学术讨论由全国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强教授主持,专家们就治理创新的重点、法治型政府建设、广东的政府变革和治理创新经验、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建构先后发言。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桑玉成教授认为治理创新不能走前途不明的盲路,有一些共同的、永恒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他提出治理创新要回归常识、尊重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求规律、少走弯路六个重点,要厘清基本概念在形式和实质上的边界及定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教授认为转变政府职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述,但其核心都是要做好公共服务。在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同时,也应依法行政、依法施政,坚守法治底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肖滨教授以广东作为案例,对其政府变革和治理创新中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广东的治理创新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三个:第一,回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回应社会需求;第三,回应民众需求。广东未来面临有四个问题:第一,产业的转型;第二,大湾区的建设带来的区域协调机制问题;第三,庞大的城市群带来巨大的城市治理问题;第四,广东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提出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了中国的国家治理变革,认为中国以持续的职能转变为中轴推动了治理变革,然后从职能转变目标、职能转变途径、职能变动类型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治理现代化进行详细剖析,试图构建起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化分析框架。《行政论坛》主编温美荣教授对本场研讨会进行了评议,认为从主题会议的发言感受到了政治学者的政治担当和爱国情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是核心,治理创新是关键。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学科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发展。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一流学科建设平台供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