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ENGLISH
首页» 新闻动态» 基地动态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成果《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第七辑正式发行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书刊《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第七辑,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期辑刊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刊载了“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中国现代国家治理”“国家治理深化与创新”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所有的论文均为首次发表。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是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持编辑和出版的经常性刊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成果的荟萃平台,也是国家治理研究院的学术标志。为打造长期稳定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阵地,研究院计划每年推出四期辑刊,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业,助推相关学科发展。

  辑刊欢迎同行专家学者积极投稿,具体投稿事宜,见《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征稿函(http://www.isgs.pku.edu.cn/xwdt/tzgg/2208.htm )。

javascript:void(0)

 

 
目录及摘要

中国现代国家形成

 

 

01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新型民族国家建构

 
 

常士訚(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教授)

杨  峥(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摘  要现代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构成的体系。对于民族国家涵义人们有不同的解释。在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族国家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民族国家的根本在人民。人民经历了从阶级的“人民” 到包含有“各个不同民族群体”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转变;在这一伟大的转变中,“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的执政宗旨。中国共产党不仅成功地领导和组织人民站立了起来,而且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变

关键词:民族国家;西方的经验;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02
 
 
 
 

爱国主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程春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毛  丹(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摘  要: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统一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要求,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历史与伦理价值。朴素爱国主义涵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胚芽,近现代与当代爱国主义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将各民族整合为具有国家形态的命运共同体。爱国者、爱国主义与爱国统一战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力军、思想引擎与行动平台。新时代,应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会聚更多爱国主力军,以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动更强劲的爱国思想引擎,以爱国统一战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更强大的爱国行动平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力、强思、笃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认同整合

图片

 

03
 
 
 
 

论百年斗争的实践品格

 
 

何  跃(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龚代军(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都是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改变世界”,立足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开展了不同的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实践是基于不同时期具体情况,针对不同问题而开展的,具有现实性与社会历史性相契、目的性与人民性相伴、继承性与长期性相融的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开展斗争实践、发扬斗争精神,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实践锤炼、培养时代新人等实践路径,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斗争实践;直面问题

图片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

 
01
 
 
 
 

干部管理制度的百年历程与核心特质

 
 

余兴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苗月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研究员)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战争年代的艰苦斗争和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探索制定了多项干部管理制度,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干部管理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实行公务员制度,持续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党对干部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经过10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理制度形成了鲜明的核心特质和突出的制度优势,并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制度;干部管理体制;党管干部;干部路线

 

 

02
 
 
 
 

1950—1966年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分析——以重庆市工业为例

 
 

温长松(重庆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

摘  要:1950—1966年是党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初始阶段。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选择发展重工业、确定中国工业化道路调整工农业比重、工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等几个阶段,逐渐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和总结。笔者以该时期重庆市工业为例,依据留存的重庆市国民经济计划档案,结合《重庆市志》等地方文献,运用计量史学等研究方法对1950—1966年重庆市工业状况、工业结构、工农业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发现重庆市工业发展呈现起伏不定的状态,工业产品种类变化较大;以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虽短期内能促进工业的增长,但是不能有效地持续推动工业发展。在一定时期内,重庆市工业对农业的依存度较高。该时期重庆市工业发展状况同党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历程基本一致。工业的发展为以后重庆城市经济的提升、城市区域的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工业;重庆市;国民经济计划

图片

 

03
 
 
 
 

社会主义改造肇始前私营商业的有限发展及其合理性考察——以上海市为例

 
 

姚庐清(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规范私营商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经济建设,政府推出限制利润、控制货源以及发动政治运动等调控举措,但是由此却导致市场经济活力下降,私营商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于是政府进一步出台应急对策,稳定市场预期,鼓励并帮助私营零售商恢复经营活动,确保私营商业的正常发展。研究发现,政府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是应对当时市场不规范、无秩序和非理性繁荣所必要的,意在打击私营商业主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引导其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同时推进了国营商业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提升,为之后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关键词:私营商业;国营商业;宏观调控;市场规范发展;公私比重

图片

 

04
 
 
 
 

广东三地城乡社会心理服务现状调查

 
 

马俊军(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贞贞深圳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

摘  要:为了给广东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课题组调查了佛山、深圳、河源三地所辖城乡社会心理服务现状。课题组采用自编结构式访谈提纲,选取三地城乡居民进行了共213人的22个焦点小组的访谈。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对心理健康认知的科学性需要加强;城乡居民获取社会心理服务的渠道需要扩展;城乡居民对社会心理服务接受程度需要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心理服务的意愿需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和社会心理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据此提出三项建议:健全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城乡共享机制;借助广东社会治理专项工作;发挥民办心理服务机构优势。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心理服务;城乡居民;现状调查

图片

 

国家治理深化与创新

 
01
 
 
 
 

全面深化改革的生产和分配研究

 
 

冉  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部副教授)

摘  要:生产和分配是否处理得当,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高度重视。改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本质上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以及以此连带的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关系的问题。把改革中的生产和分配问题统筹加以考量和解决,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很好的方法论效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它一方面可以从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机构演变得以证实,另一方面可以从党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以及党对生产和分配领域改革的统筹领导加以实现。由此,理论和实践都可以充分证明,只有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生产和分配

 

 

02
 
 
 
 

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承接政务服务事项问题研究

 
 

宋林霖(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许  飞(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摘  要:以党建引领政务服务发展,以党群服务中心承接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是中国未来政务服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顺应了党引领各项工作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承接县(区) 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在我国各地有一定改革实践成果,并出现较为明显的需求向改革,重视政务服务提供的针对性与特殊性,充分展现出党对基层政务服务工作引领的有效性。但由于各地党委与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对“党群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 “党建引领与党政分工”“职能下沉与政务服务事项下沉” 三大关系的认识不清,各地改革也出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为此亟须各地政府在改革创新中解放思想,厘清改革过程中的诸多体制关系,在坚持既有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从组织制度、规则设计、程序安排、管理方式、控制系统等多方面进行完善,真正实现党对我国政务服务工作的引领和监督。

关键词:党建引领;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机构改革

 

 

03
 
 
 
 

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路径探析

 
 

王  帅(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并确立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课题。无论是国际共运曲折发展的历程,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都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需要全党共同努力,以大力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为最终价值追求、以提高党的政治价值导向功能为首要任务、以增强党员政治角色意识为内在动力、以加强党的四力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健全党的政治领导制度体系为根本保障,坚持不懈地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

关键词:政治建设;政治领导力;政治领导;政治能力

 

 

04
 
 
 
 

中国政党制度创新与现代国家治理

 
 

王格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  要:政党是政党政治体系运行的核心,而由政党所构建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结政党制度的类型学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对于政党制度的研究偏重于解读政党制度内政党间的对抗和竞争关系,而忽视了政党间的协商与合作关系。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突破了原有的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分析框架,形成了新的合作性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集中于政党之间协商合作关系的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为世界政党制度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政党组织模式与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同时政党制度创新也为中国的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持,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的共治和善治。

关键词:政党制度;类型学;竞争性政党制度;合作性政党制度

 

 

会议综述

 
01
 
 
 
 

“比较视域下的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0年以来,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各国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也让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了社会治理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为了更好地比较和借鉴不同国家在社会治理研究领域的经验,推动学术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发展,2021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办了“比较视域下的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线上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芝加哥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美国纽约建设局等多所高校和机构的22位专家学者、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主题发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