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ENGLISH
首页» 新闻动态» 基地动态

《政治心理学:一门学科,一种资源》获得了一等奖!

  第十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授奖名单揭晓,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代表了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水平。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丽萍教授撰写的《政治心理学:一门学科,一种资源》在此次评选中喜获一等奖。

  

  三十年前,当王丽萍教授还是一名大三学生时,参与了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展的一项有关中国地方政府的合作研究项目“四县调查”,其中,诸多有关民众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令她印象深刻,她说这正是她作为一个门外汉“不知深浅”地闯入政治心理学领地的渊源。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时间里,住着不同专业同学的宿舍楼成为王丽萍教授受益无穷的跨学科交流空间。

  政治心理学的庞杂远超想象和预期,所以,她自嘲在进行研究时总有一种“玩票”的心态,结果这项工作竟然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其间,这项研究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810020)的支持,而这二十多年研究的结果就凝结在《政治心理学》一书中。

  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心理学是一个经验性和累积性的知识领域;作为一种资源,政治心理学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在心理过程与社会行动之间,创造有意义的联系,因而可被视为促进社会反思及改进的“社会美学”。

  在充斥悖论及不确定性的变革时代,让我们从影响个体及群体心理秩序的人格、态度及相关“个人变量”出发,跟随王丽萍教授一起,踏上寻求有助于实现良治的政治秩序的探索旅程。

  什么是政治心理学:一门学科

  为什么我们在网络上进行政治讨论时会比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敌意呢?聚集成群的人是乌合之众还是完美群体?公民的意见都是理性的吗?大众媒体对于塑造民众意见有什么影响?

  古斯塔夫·勒庞(1841年5月7日—1931年12月13日),1895年出版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被认为是群众心理学领域的开创性作品,他认为在群体之中,个体的人性就会湮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

  这些都是政治心理学会探讨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政治心理学呢?将科学心理学运用于对政治现象的分析,是人们对政治心理学的一般理解,也符合人们对这一学科的一般期待。

  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视角理解政治行为只是这一学科功能及价值的一个方面。对政治心理学学科特征的完整理解应该是,政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双向的:通过心理学的透镜理解政治,通过政治学的透镜理解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学的产生就是政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互惠关系的一个结果。在政治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对政治现象的分析。

  解释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根源和结果,是有关政治心理学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及学科功能的常见表述,而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对政治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则被视为政治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路径。在不同时期,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

  40—50年代:人格与政治研究

  研究者表现出了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获取解释政治思想、情感和行动的见解的理论热情。政治人格是共同的研究主题,而对儿童期成长经历的决定性作用的强调则成为流行观点。环境决定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理论偏好,文献分析和访谈则是这一时期的流行研究方法。在这一阶段,精神分析是政治心理学重要的分析路径,也成为这一领域最早的分析路径。

  60—70年代:态度与投票行为研究

  调查研究引发了研究者普遍的方法论热情,对政治态度和投票行为的关注与研究则成为研究者的共同兴趣。理性人假设及理性选择理论是这一时期的流行理论,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是最受欢迎的研究方法。

  80—90年代:意识形态和决策研究

  基于认知科学和决策理论的成果,这一时期的研究将人描述为一种信息处理机器,信息处理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理论,实验法则代表着研究者的方法论偏好。

  由此可见,价值观、人格和国际关系是最常见的主题,其次则是认知、政治文化、认同和领袖。此外,意识形态与态度、群众运动、政治沟通、情绪等主题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在这种意义上,多核心研究主题可以说是政治心理学的重要学科特征。

  政治心理学的启发:一种资源

  在学科意义上,政治心理学的发展基点是心理学与政治学的结合,是对人类普遍心理与政治间关系的一种思考;在现实层面上,当政治心理学被用于认识和理解政治社会并指导社会实践时,政治心理学就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

  政治心理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不同时期政治生活中得到集中关注的心理现象,大体反映了当时的一般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氛围。

  正在流行的社会心态和政治心理是政治心理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因此,人们可以从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及其变化,感知不同时期人类精神与心理层面上政治生活的实际状况与变化。这是政治心理学因其社会取向而获得的一种社会记录功能或档案文献功能。

  政治心理学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资源。通过政治心理学研究,了解并把握流行的政治心理和社会心态,是有效社会沟通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普通个体能够从中学到相关技巧,从而掌握个人命运。

  以政治心理学相关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政治教育或公民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普通个体习得政治沟通和政治参与技巧的过程。

  政治心理学对于政治生活中的个体所具有的策略价值,还体现于社会管理过程。现代社会日益表现出风险社会的特征,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恐怖袭击、战争、难民潮等都可能在个体或群体层面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对创伤性事件进行政治心理学视角的分析,及时了解和把握流行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情绪氛围,有助于及时设计和调整相关社会干预措施,以减轻这些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幸。

  政治心理学还针对一些特定心理现象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可以理解为社会与政治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投射。

  政治心理学可捕捉人们敏感的政治心理和变化不定的情绪反应,有助于人们洞察现实社会与政治问题,特别是激烈的心理反应所折射出的社会与政治问题。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心理学与作为一种资源的政治心理学绝非泾渭分明。

  政治心理学的学科维度

  突出了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心理学渊源,譬如对政治心理的生物基础的关注,包括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基本理论和命题等。

  政治心理学的资源维度

  关注心理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在由政治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所确立的框架中思考、理解和认识现实问题,并寻求或提示针对现实问题的解释甚至是可能的应对方案。

  政治心理学的未来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精英与大众的关系……这些是人们感受和理解政治的重要维度,也是经济、社会与政治领域诸多现实问题的核心。

  生活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秩序,人格、态度等是理解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中特定个体或群体心理秩序的重要变量。而政治秩序则是心理秩序的外在表达或制度化,现实政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都受到人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的影响。

  在由共识与冲突共同构成的政治世界里,政治秩序的维系离不开共识,而现代社会却日趋多元并带来不断增加的冲突风险。冲突的增多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则进一步提高了冲突的可能性。而诸多时代悖论的存在又使得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秩序总是处于持续和频繁的调整与重构过程中。

  今天,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急迫问题是:政府如何帮助人们获取更多心理安全,同时使其成为更具人道精神、同理心和责任心的公民?

  应对社会与政治危机是政治心理学的重要使命,政治心理学研究可以使人们接近这一问题的答案——当人们通过政治心理学尝试理解人性与政治过程的互动关系时,人们的行为往往也会发生改变,而公民则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道精神、同理心和责任心。

  政治心理学研究提升了人们对于广泛的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从而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相信政治心理学有关人心与人性的探索可导向个体与社会层面平和安适的心理秩序以及有助于实现良治的政治秩序。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TOP